“中國熱”是17、18 世紀在歐洲的室內裝飾、家具、陶瓷、紡織品、以及在度假洗浴設計方面所表現(xiàn)出的對中國風格的奇異的歐洲化理解,在造園、建筑、室內、家具、服飾、器皿等方面都有表現(xiàn),它的出現(xiàn)成為促進巴洛克風格向洛可可風格轉變的一個因素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后世的“手工藝運動”和“新藝術運動”。
18世紀以后,隨著君主集權的沒落,自然主義思想風行于洛可可式的建筑裝飾與洗浴設計中,而中國工藝與建筑的視覺裝飾圖案, 給予了洛可可式風格相當豐富的滋養(yǎng)。洛可可時代二度空間的表達已非常普遍。以線條及面作為二度空間的元素, 在中國繪畫、書法及雕刻中極為普遍, 多以道家和佛家的理想自然、空無為目標。如柏林18 世紀的宮廷室內裝飾,其墻面裝飾是“中國熱”的主要表現(xiàn)手法。那時候,人們放棄了巴洛克的厚重裝飾, 試圖以光滑面來表現(xiàn)審美效果, 因而產生了許多種類的墻壁設計, 主要以平坦的裝飾效果為目標, 如在墻上裝飾油漆繪畫或貼有圖案的壁紙等。在18 世紀末,這種墻面裝飾風氣在整個歐洲的宮廷流行,Dommer 宮的瓷器柜是二度空間裝飾的代表,對當時新興的審美觀的建立極為重要。1742 年在德國宮所做的近乎中國式的墻壁裝飾,明顯能夠看出其輕巧而非對稱的線條,同時以面做一種極生動的新的墻壁設計手法。由此看出,現(xiàn)代建筑一個重要構成要素—平面的發(fā)展,并不是一般建筑史家所設源自于建筑道德的抬頭,而多半是因為自洛可可時代以來,受中國及東方藝術影響而發(fā)展的新審美元素,再經新藝術繼續(xù)發(fā)展成熟而來。
洛可可裝飾設計對曲線和面的應用尤其體現(xiàn)在墻面裝飾上,這是中國很多洗浴中心設計的主要表現(xiàn)手法。優(yōu)雅的小圓弧設計成為其最大的特色。洛可可時期幾乎采取了和中國可以聯(lián)想在一起的彎曲的轉角。當我們將洛可可式線條與中國裝飾線條進行比較,可發(fā)現(xiàn)兩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這種表現(xiàn)在內部空間設計及裝飾方面的曲線形式,是一種對冷酷的古典建筑的抗議,同時是對一種活潑的自然形式的追求。而法國人憑借中國文化藝術中獲得的靈感—中國絲綢、瓷器的線條韻味和飄逸空靈的自然情感,激發(fā)出無窮的想像和技巧,門窗、墻面、壁飾、雕刻、繪畫、鏡面、家具等室內所有的一切,在其構想中都作為一個裝飾整體,把對人生的追求化為自由流動、優(yōu)美婉麗的曲線和曲面。